中文      English
 
 
世界軌道交通資訊網(wǎng)
首頁 -> 資訊 > 企業(yè)資訊 > 內(nèi)容

日本新干線:首開世界城際鐵路先河

2008-08-07 來源:人民鐵道報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世界上首開城際鐵路先河的是日本的東海道新干線,時間是1964年,列車運行時速為210公里。其次是法國的巴黎至里昂城際鐵路,全長417公里,1981年9月建成并投入商業(yè)運營。新干線作為日
世界上首開城際鐵路先河的是日本的東海道新干線,時間是1964年,列車運行時速為210公里。其次是法國的巴黎至里昂城際鐵路,全長417公里,1981年9月建成并投入商業(yè)運營。新干線作為日本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tǒng),于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前夕開始通車運營,第一條線路是連接東京與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干線。這條線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條載客運營的城際鐵路。
               
    東海道新干線自1964年開始運營以來,未發(fā)生過一起旅客傷亡事故,這是因為該線設有多重安全系統(tǒng)。該線不僅在東京和大阪分別設置了對線路上行駛的列車進行監(jiān)視和遠距離控制的中央控制系統(tǒng),每列列車還安裝了列車速度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可以實行無人駕駛。之所以要配置駕駛員,是為了使進站的列車能根據(jù)站內(nèi)情況,準時停到規(guī)定的位置,防止因緊急剎車而給旅客帶來不舒適感。
               
    日本開發(fā)新干線的首要目標是增強客運能力,其次才是提高速度。東海道新干線開始運營時每天的客運量是6萬人,10年后增加到每天30萬人,現(xiàn)在全國新干線每天客運達75萬人。旅客如此之多,依靠電話預約和手工售票,無論如何也適應不了。日本在開發(fā)新干線的同時就研制出了綜合自動售票系統(tǒng),經(jīng)過多年的不斷改進,現(xiàn)在每天可處理160萬張車票,旅客在任何車站或旅行社經(jīng)銷點隨時都可買到自己所需要的車票,不僅節(jié)省了時間,也減少了諸多煩惱。過去,從東京到大阪乘火車需要6小時30分,新干線運行初期縮短為3小時6分,現(xiàn)只需2小時18分,而從東京到福岡1069公里旅程,現(xiàn)只需4小時30分就可到達。
               
    東海道新干線運營以來進行了多方面的技術開發(fā),極大地促進了冶金、機械、電子、土木以及與之相關的服務行業(yè)的發(fā)展。1975年該線從大阪進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岡山、廣島、大分乃至福岡、熊本等沿線地區(qū)的工業(yè)布局迅速發(fā)生變化,促進了日本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隨著新干線交通網(wǎng)的形成,人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了,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躍起來,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比如,新潟縣浦佐町是個典型的山村小鎮(zhèn),只有2萬多居民,但吸納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國際大學就設在這里。由于北陸新干線在浦佐設有車站,國際大學的教職員工不論是到新潟還是東京,最多只需1小時,知識的交流和更新不受影響,而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在城市是享受不到的,所以大家都樂意到那里工作,國際大學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
               
    日本新干線的成功,給歐洲國家以巨大的沖擊,促進了城際鐵路在歐洲的發(fā)展。隨著石油危機和大氣污染的日趨嚴重,最節(jié)省能源的鐵路運輸再次受到關注,各國紛紛調整以汽車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政策,大力發(fā)展城際鐵路。歐洲國家城際鐵路的進展反過來又“刺激”了日本,使之加強了技術研究和新型車輛的開發(fā),山陽新干線和東海道新干線上的列車運行時速分別提高到現(xiàn)在的275公里和300公里。

相關文章

?! ☆}
 
 
 
封面人物
市場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總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日本新干線:首開世界城際鐵路先河

人民鐵道報

世界上首開城際鐵路先河的是日本的東海道新干線,時間是1964年,列車運行時速為210公里。其次是法國的巴黎至里昂城際鐵路,全長417公里,1981年9月建成并投入商業(yè)運營。新干線作為日本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系統(tǒng),于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會前夕開始通車運營,第一條線路是連接東京與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干線。這條線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條載客運營的城際鐵路。
               
    東海道新干線自1964年開始運營以來,未發(fā)生過一起旅客傷亡事故,這是因為該線設有多重安全系統(tǒng)。該線不僅在東京和大阪分別設置了對線路上行駛的列車進行監(jiān)視和遠距離控制的中央控制系統(tǒng),每列列車還安裝了列車速度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可以實行無人駕駛。之所以要配置駕駛員,是為了使進站的列車能根據(jù)站內(nèi)情況,準時停到規(guī)定的位置,防止因緊急剎車而給旅客帶來不舒適感。
               
    日本開發(fā)新干線的首要目標是增強客運能力,其次才是提高速度。東海道新干線開始運營時每天的客運量是6萬人,10年后增加到每天30萬人,現(xiàn)在全國新干線每天客運達75萬人。旅客如此之多,依靠電話預約和手工售票,無論如何也適應不了。日本在開發(fā)新干線的同時就研制出了綜合自動售票系統(tǒng),經(jīng)過多年的不斷改進,現(xiàn)在每天可處理160萬張車票,旅客在任何車站或旅行社經(jīng)銷點隨時都可買到自己所需要的車票,不僅節(jié)省了時間,也減少了諸多煩惱。過去,從東京到大阪乘火車需要6小時30分,新干線運行初期縮短為3小時6分,現(xiàn)只需2小時18分,而從東京到福岡1069公里旅程,現(xiàn)只需4小時30分就可到達。
               
    東海道新干線運營以來進行了多方面的技術開發(fā),極大地促進了冶金、機械、電子、土木以及與之相關的服務行業(yè)的發(fā)展。1975年該線從大阪進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岡山、廣島、大分乃至福岡、熊本等沿線地區(qū)的工業(yè)布局迅速發(fā)生變化,促進了日本產(chǎn)業(yè)結構的調整。隨著新干線交通網(wǎng)的形成,人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了,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躍起來,生活質量也明顯提高。比如,新潟縣浦佐町是個典型的山村小鎮(zhèn),只有2萬多居民,但吸納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國際大學就設在這里。由于北陸新干線在浦佐設有車站,國際大學的教職員工不論是到新潟還是東京,最多只需1小時,知識的交流和更新不受影響,而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在城市是享受不到的,所以大家都樂意到那里工作,國際大學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
               
    日本新干線的成功,給歐洲國家以巨大的沖擊,促進了城際鐵路在歐洲的發(fā)展。隨著石油危機和大氣污染的日趨嚴重,最節(jié)省能源的鐵路運輸再次受到關注,各國紛紛調整以汽車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政策,大力發(fā)展城際鐵路。歐洲國家城際鐵路的進展反過來又“刺激”了日本,使之加強了技術研究和新型車輛的開發(fā),山陽新干線和東海道新干線上的列車運行時速分別提高到現(xiàn)在的275公里和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