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臨鐵路首座萬米長隧貫通
2019-10-17 來源:中國軌道網
本文摘要:昨日,經過鐵路建設者近4年的艱苦奮戰(zhàn),大理至臨滄鐵路首座10公里以上長大隧道——新華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昨日,經過鐵路建設者近4年的艱苦奮戰(zhàn),大理至臨滄鐵路首座10公里以上長大隧道——新華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全長12.3公里的新華隧道,是中緬國際通道大臨鐵路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位于大理州南澗縣境內。隧道穿越橫斷山脈無量山與哀牢山接合部,山巒縱橫、地形險峻、河谷深切,地質構造極其復雜,屬于國家I級高風險隧道。建設過程中,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組織參建人員克服了高水壓、高地熱、高地震烈度、高地應力等多個難題。“隧道出口下方是瀾滄江,斜上方是儲水量150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整個施工作業(yè)基本上是在水庫水位以下100多米的地方進行,相當于頂著150億立方米水的巨大壓力。隧道透水嚴重,最大日涌水量在7萬立方米。為避免突泥涌水,建設者采用地震波、紅外探水、瞬變電磁等方法超前預探地質,設置三級泵站雙管路反坡抽水,確保隧道安全掘進。”中鐵十二局大臨鐵路項目部三工區(qū)經理趙凡說。
在“瀑布云集”的環(huán)境里,高溫、潮濕也考驗著施工人員,隧道內最高溫度能達到40度以上,就像是一個“桑拿房”。每天兩臺370千瓦的超大功率風機持續(xù)接力送風,10噸左右的冰塊晝夜降溫,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才能維持正常的施工作業(yè)。
通過與地震、安全、質量等監(jiān)測部門建立信息聯動機制,施工方以智能手機終端為載體,將信息化與工程施工有效結合,實施“掌子面網絡全覆蓋”“遠程可視化監(jiān)控”等一系列信息化舉措,為施工安全和質量提供保障。經現場測量,隧道豎向誤差7毫米、橫向誤差12毫米,施工精度領先同類長大隧道。
全長202公里的大臨鐵路,是中緬國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60公里,建成通車后昆明至臨滄可實現3小時左右到達,對助推我國西南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
- 打破施工瓶頸牡佳高鐵開通指日可待2020-07-30
- 福廈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首跨連續(xù)梁合龍2020-07-30
- 衢寧鐵路成功“牽手”杭深鐵路2020-07-30
- 長三角連鎮(zhèn)高鐵建設最新進展:淮鎮(zhèn)段將接入滬寧城際2020-07-30
- 4條高速1條鐵路年底建成通車 臨滄旅游將步入“快車道”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