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軌道交通資訊網(wǎng)

北京地鐵2元背后:年財政補貼100億元

2013-06-13 來源:第一財經(jīng)日報 作者:陳姍姍 方海平
本文摘要:“地鐵和公交一樣,定價不是市場化,可公交只要買車就可以運營,地鐵還要挖地、拆遷,地上部分還不由你來開發(fā)?!?
  “地鐵和公交一樣,定價不是市場化,可公交只要買車就可以運營,地鐵還要挖地、拆遷,地上部分還不由你來開發(fā)。”
 
  當被問到北京地鐵是否盈利時,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軌交建設公司”)的總經(jīng)理丁樹奎用這番話委婉道出地鐵投建和運營面臨的尷尬。“盈不盈利看你在哪個盤子里算賬,政府每年的持續(xù)補貼肯定是需要的,但地鐵修建帶來的周邊地段物業(yè)的升值,也是立竿見影的。”
 
  如今,全國數(shù)十個城市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軌道交通發(fā)展規(guī)劃,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資建設,一方面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撐,另一方面也是對地鐵運營方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一大考驗。
 
  然而,投資、建設、運營地鐵的主體,到底是公益性還是商品性,是耗資巨大的地鐵建設運營商以及地方政府,不得不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三公司負責投、建、運
 
  北京,在地鐵投建和運營方面,可算全國城市的“老大哥”。截至2013年,北京市運營著17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總里程達到456公里。
 
  丁樹奎所領導的軌交建設公司,就主要負責北京地鐵的建設。不過,軌交建設公司并不負責建成后的地鐵運營,也不擁有地鐵相關資產(chǎn),它只相當于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投公司”)的代建方,在政府批準一條地鐵的投資概算后,京投公司需要為這筆概算籌集資金,再按照一定的比例額外支付給軌交建設公司建設管理費,后者則在“控制成本、保證安全”的原則下,根據(jù)實際建設費用情況“多退少補”。
 
  而在地鐵建成后,主要負責運營的也不是軌交建設公司和京投公司,而是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下稱“運營公司”),這家北京市屬獨資公司的運營業(yè)務涉及專業(yè)有車輛運輸、客運組織、行車電力調(diào)度、供電、通信信號、機電和線路等,經(jīng)營的線路包括北京地鐵1號線、2號線、5號線、10號線一期、13號線、奧運支線、機場線等。
 
  傳統(tǒng)模式下,作為“業(yè)主”的京投公司,需要向運營公司支付運營管理服務費用,當然,由于北京市實行乘坐地鐵一律2元的一票制,評估單票運營成本后與實際票價收入之間的差額,也需要政府來補貼給運營公司,以使運營公司基本達到盈虧平衡。
 
  如此看來,北京地鐵的建設和運營資金,主要來自京投公司,虧損似乎也主要會由這家公司承擔。不過,這家同樣是北京市屬的獨資公司,每年可以獲得北京市政府劃撥的地鐵專項資金,用于支付地鐵新建和運營的投資與補貼,以及為新建進行的貸款等融資的還本付息。
 
  “由于北京采取按人次而非里程計算的2元固定票價,票價的支持只能占全部地鐵投資的10%~30%,每年政府補貼力度很大,以前每年都會安排100億左右的專項建設資金,隨著地鐵建設的鋪開,這個數(shù)額預計會進一步增加。”負責北京地鐵投建的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第一財經(jīng)日報》記者,有了政府的財政支持和補貼,可以說這三家公司都不虧損,“要說虧,虧的也是政府,當然,地鐵周邊地段帶來的升值,也是政府或開發(fā)商受益。”
 
  投建容易運營難
 
  北京地鐵投建和運營的傳統(tǒng)模式,其實也是全國各地地鐵建設和運營模式的縮影,只不過為了更加專業(yè)分工,北京地鐵的建設、投資、運營方已經(jīng)分拆為三家公司,而很多地方目前還是由一家地方國有公司操作。
 
  和高鐵一樣,乘著“4萬億”的東風,城市軌交建設近兩年也是“大干快上”。迄今為止,國家已經(jīng)批準了36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guī)劃,已經(jīng)批復可研報告的28個城市在建線路87條共2160多公里,可研批復總投資12364億元。“十二五”期間將新增運營里程超過1600公里,與以往40多年的投運總里程相當。
 
  而且,中東部地區(qū)的城市軌道交通已經(jīng)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全國省會級城市中,僅有拉薩、西寧和銀川未公布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規(guī)劃。
 
  “國內(nèi)修一條地鐵需要耗資幾個億到十幾個億,但是更大的消耗還是在營運這塊,營運的成本差不多要到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個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中國業(yè)務首席執(zhí)行官易珉對本報記者指出,地鐵運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如果這么大的費用只由政府補貼,其實是很難持續(xù)的。
 
  “特大城市或一線城市由于人多車多,交通擁擠,且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確實應該大力推進地鐵建設,但一些財力一般、客流量不多的二三線城市,也盲目投建地鐵,在經(jīng)濟增長放緩甚至下滑后,一旦銀根緊縮,很可能對地方財政和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風險。”上述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此外,政府部門如果在項目中實際承擔經(jīng)營者和監(jiān)管者雙重角色,很可能使地鐵在投建和運營中出現(xiàn)政企難分、激勵約束機制弱化等問題。比如,國有地鐵公司可能沒有動力減少成本、提高服務,有的甚至擔心經(jīng)營太好,下一年政府補貼會減少。

相關文章

?! ☆}
 
 
 
封面人物
市場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總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北京地鐵2元背后:年財政補貼100億元

第一財經(jīng)日報

  “地鐵和公交一樣,定價不是市場化,可公交只要買車就可以運營,地鐵還要挖地、拆遷,地上部分還不由你來開發(fā)。”
 
  當被問到北京地鐵是否盈利時,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軌交建設公司”)的總經(jīng)理丁樹奎用這番話委婉道出地鐵投建和運營面臨的尷尬。“盈不盈利看你在哪個盤子里算賬,政府每年的持續(xù)補貼肯定是需要的,但地鐵修建帶來的周邊地段物業(yè)的升值,也是立竿見影的。”
 
  如今,全國數(shù)十個城市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軌道交通發(fā)展規(guī)劃,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資建設,一方面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撐,另一方面也是對地鐵運營方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一大考驗。
 
  然而,投資、建設、運營地鐵的主體,到底是公益性還是商品性,是耗資巨大的地鐵建設運營商以及地方政府,不得不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三公司負責投、建、運
 
  北京,在地鐵投建和運營方面,可算全國城市的“老大哥”。截至2013年,北京市運營著17條軌道交通線路,運營總里程達到456公里。
 
  丁樹奎所領導的軌交建設公司,就主要負責北京地鐵的建設。不過,軌交建設公司并不負責建成后的地鐵運營,也不擁有地鐵相關資產(chǎn),它只相當于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投公司”)的代建方,在政府批準一條地鐵的投資概算后,京投公司需要為這筆概算籌集資金,再按照一定的比例額外支付給軌交建設公司建設管理費,后者則在“控制成本、保證安全”的原則下,根據(jù)實際建設費用情況“多退少補”。
 
  而在地鐵建成后,主要負責運營的也不是軌交建設公司和京投公司,而是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下稱“運營公司”),這家北京市屬獨資公司的運營業(yè)務涉及專業(yè)有車輛運輸、客運組織、行車電力調(diào)度、供電、通信信號、機電和線路等,經(jīng)營的線路包括北京地鐵1號線、2號線、5號線、10號線一期、13號線、奧運支線、機場線等。
 
  傳統(tǒng)模式下,作為“業(yè)主”的京投公司,需要向運營公司支付運營管理服務費用,當然,由于北京市實行乘坐地鐵一律2元的一票制,評估單票運營成本后與實際票價收入之間的差額,也需要政府來補貼給運營公司,以使運營公司基本達到盈虧平衡。
 
  如此看來,北京地鐵的建設和運營資金,主要來自京投公司,虧損似乎也主要會由這家公司承擔。不過,這家同樣是北京市屬的獨資公司,每年可以獲得北京市政府劃撥的地鐵專項資金,用于支付地鐵新建和運營的投資與補貼,以及為新建進行的貸款等融資的還本付息。
 
  “由于北京采取按人次而非里程計算的2元固定票價,票價的支持只能占全部地鐵投資的10%~30%,每年政府補貼力度很大,以前每年都會安排100億左右的專項建設資金,隨著地鐵建設的鋪開,這個數(shù)額預計會進一步增加。”負責北京地鐵投建的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第一財經(jīng)日報》記者,有了政府的財政支持和補貼,可以說這三家公司都不虧損,“要說虧,虧的也是政府,當然,地鐵周邊地段帶來的升值,也是政府或開發(fā)商受益。”
 
  投建容易運營難
 
  北京地鐵投建和運營的傳統(tǒng)模式,其實也是全國各地地鐵建設和運營模式的縮影,只不過為了更加專業(yè)分工,北京地鐵的建設、投資、運營方已經(jīng)分拆為三家公司,而很多地方目前還是由一家地方國有公司操作。
 
  和高鐵一樣,乘著“4萬億”的東風,城市軌交建設近兩年也是“大干快上”。迄今為止,國家已經(jīng)批準了36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guī)劃,已經(jīng)批復可研報告的28個城市在建線路87條共2160多公里,可研批復總投資12364億元。“十二五”期間將新增運營里程超過1600公里,與以往40多年的投運總里程相當。
 
  而且,中東部地區(qū)的城市軌道交通已經(jīng)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全國省會級城市中,僅有拉薩、西寧和銀川未公布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規(guī)劃。
 
  “國內(nèi)修一條地鐵需要耗資幾個億到十幾個億,但是更大的消耗還是在營運這塊,營運的成本差不多要到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個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中國業(yè)務首席執(zhí)行官易珉對本報記者指出,地鐵運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如果這么大的費用只由政府補貼,其實是很難持續(xù)的。
 
  “特大城市或一線城市由于人多車多,交通擁擠,且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確實應該大力推進地鐵建設,但一些財力一般、客流量不多的二三線城市,也盲目投建地鐵,在經(jīng)濟增長放緩甚至下滑后,一旦銀根緊縮,很可能對地方財政和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風險。”上述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此外,政府部門如果在項目中實際承擔經(jīng)營者和監(jiān)管者雙重角色,很可能使地鐵在投建和運營中出現(xiàn)政企難分、激勵約束機制弱化等問題。比如,國有地鐵公司可能沒有動力減少成本、提高服務,有的甚至擔心經(jīng)營太好,下一年政府補貼會減少。